(资料图片)
全金属狂潮的世界设定在我们所在世界的假想世界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半叶,彼时美苏尚处于冷战时期,双方都在进行超自然现象和能力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强力的军事技术,彼时一名叫做德米特利·瓦洛夫的苏联研究员在从事心电感应和预知未来这个方向的研究,他在某次实验中确认了所谓“精神域”的存在,并将其称之为“Omni-Sphere”(omni是“全能全知”的意思,而sphere是“领域”,omni-sphere便用于指代精神世界),也被称为“包括一切的领域”。
在确认了Omni-Sphere的存在后,瓦洛夫博士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而苏联政府对他的研究项目极为重视,甚至为此独立建造了一座名为“杨斯克11”的小型科学城(注:科学城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是科学研究院所的聚集区,其建设目的是为了以科研机构的集聚效应来促进科学研究。学界对科学城概念的定义仍存争论,国内外对于科学城的定义尚没有统一标准,名称也不尽相同。包括"科学城"(Science City)、"研究园"(Research Park)、"技术园"(Technology Park)"、科学园(Science Park)等。我国一般称之为"科学城"或"科技城"。)。
Omni-Sphere被认为是依托于智慧体的存在而存在的精神领域,是一个不存在于通常认知的物理宇宙中的世界,而Omni-Sphere可以对物质宇宙产生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干涉;换种说法就是人人都有“凭空御物”这样的能力,但是这种干涉的规模太过于微小,充其量只能在分子或者原子层面对粒子运动有极微小的干扰作用,即使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观测。Omni-Sphere是因为人类的精神存在而存在的领域,所以其作用范围也会随着人类而运动,原著中认为其大概是包裹地球随之运动的,但其并不能用物质宇宙的坐标或者位置关系来加以描述。
从现有资料里对瓦洛夫博士生平的记载极为有限,我们只知道他对诸多研究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瓦洛夫博士是对许多学科都有广泛涉猎的天才,包括能源学,电子工程和情报学等,连后世所应用的ECS电子迷彩技术也应用了他的基础理论。他的女儿名叫苏菲亚(Sophia,来源于希腊语,意为聪明、智慧),我们同样对她知之甚少,推测她生于1963年,爱好钢琴。但不幸的是,尽管瓦洛夫博士在科学领域是个有惊人智慧的人,但或是出于对研究的痴迷与狂热,或是他的同理心极为低下,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他将苏菲亚作为实验体来进行一些Omni-Sphere的相关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世界上第一台TAROS在杨斯克11搭建完成。TAROS即“Transfer And Response Omni-Sphere”的缩写,意为“Omni-Sphere转移反应装置”它的作用是通过未知的原理(原文并未详述)利用Omni-Sphere的存在读取并对人类的精神波进行增幅。有些在现代人看来理所应当小型化的电子元件在电子工程学尚不成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当时的工艺无法生产制造,所以这一台最初的TAROS的增幅装置并未使用电子回路,而是封入了被后世推测是海豚的大脑当做生物湿件CPU来使用。实验体被数千个增幅装置环绕包裹,其头部周围排列有数十个感应电极,且为了保证实验精度,实验者也就是苏菲亚的头部精确地被放置在整个装置的正中央。瓦洛夫博士在在1981年的12月24日也就是圣诞夜这一天进行了人体实验,我们尚不知道这次实验诸如实验目的、实验流程等详细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实验以苏菲亚的精神崩溃,导致具有污染性的精神波以TAROS为中介释放出来波及世界而告终,而苏菲亚本人也在这次实验中惨死。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