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简》诗集分享会:诗人谢冕的“透明”与“热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资料图】
“紫色的花瓶,白色的小花/在静静的秋夜/伴随着透明的思想喷吐幽香”。年逾九旬的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以著名的新诗批评家、新诗史家、散文家等为世所知,而随着诗集《爱简》的问世,他的诗人身份赫然而出。
这部由著名文学史家洪子诚教授从“时间的缝隙里”发掘、编选而成的诗集,其所体现的“透明”而“热烈”的诗情及其历史写作意义愈来愈引起学界的关注。在《爱简》中,诗人写道,“透明的是流水是我的心/绿色的是岸草如我青春”。诗集充分显示出了诗人构造意象的想象力和抒情能力;个人在特定时期的情绪、思考与广阔的时代相联系,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诗的文化和思想品质。
4月16日,谢冕与《诗刊》杂志主编、著名作家李少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名诗歌文献研究家刘福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张洁宇一起,齐聚培文书院,进行了“《爱简》诗集对谈”活动,与“北大博雅讲坛”线上10W+读者一起分享了有关中国诗歌、中国新诗批评、中国新诗的发展等众多议题。
谢冕说,《爱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诗,写的是一个欲说还休的年代。自己在年轻时曾有个“诗人梦”,前后写过不少诗歌,但后来从爱好者成了研究者,主要从事新诗研究。这些诗歌曾散落在12卷本的《谢冕编年文集》中,是好友洪子诚教授整理、编撰成集,是洪老师圆了自己的“梦”。同时代的人大多都怀有“透明的心”“热烈的心”,为爱情和友谊而燃烧,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而忧愁,诗歌总体上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在特定时期对爱的理解、对时代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李少君表示,谢冕老师的诗歌,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而且善于从日常物象中发现诗意、表现诗意,是兼具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诗化文本。《爱简》是他的生活史、情感史、心灵史、精神史,是他的精神化石,它让谢冕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完整了。刘福春老师说,《爱简》的编选,为中国诗歌界发现了一位优秀诗人。他从文献史的角度上分析,《爱简》的出版在谢冕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张洁宇说,读完《爱简》,重新认识了谢老师。他不仅是修辞意义上体现生命力、精神力量的生活诗人,而且是诗歌艺术本身意义上的诗人。他用诗化的语言克服着时代的感伤,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直播活动结束后,燕园印社偕同北大培文、《诗刊》、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在培文书院举办“诗意文心——谢冕教授《爱简》诗集分享会暨燕园印社癸卯雅集作品展”。让我们一起在春天里谈谈与谢老师的相遇、谈谈诗和生活,并以《爱简》为题材创作书法作品,向谢冕先生致敬。“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众多作品以《爱简》诗句为内容,用笔墨语言表现诗的意境,做到诗书画合一,诗歌中蕴含的积极的人文精神在传统文化书画作品的形式中得以完美体现。
分享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做嘉宾总主持,《诗刊》主编、著名作家李少君,北大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图书馆副馆长祝帅分别主持了不同板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燕园印社顾问周其凤教授致辞说,北大能有谢冕这样的学者是北大的荣幸,读到《爱简》书里“即便是痛苦和不幸,也都诗意盎然”的语句深受触动,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挫折和不幸,面对痛苦仍能做到诗意盎然地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诗人、出版人高秀芹代表吴思敬朗读了他专门为本次活动所写的文章《谢冕本色是诗人,阅读<爱简>的一种方式》,并在之后的发言中特别提到了2022年谢冕关于“百年和解”的重要访谈,即新诗和古诗的百年和解,他希望它们握手言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说,《爱简》的出版在文学史上有它自身的意义。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美学家肖鹰说,谢冕对社会对时代的真切的认知和深沉的担当,是在《爱简》这部诗集中不能忽略的。
会后,北大城环学院研究员、燕园印社社长冯健代表燕园印社、培文书院向谢冕赠送了书法作品和画作《谢冕先生小像》。本次活动由《诗刊》、燕园印社、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主办,由培文书院、北大培文承办,艺博天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众书法》杂志、北京大学学生会、北京大学学生书画协会协办。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